一、本学科队伍
本学科负责人为顾豪爽教授,现为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副校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电介质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本学科现有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3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7人,国家千人计划、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外专千人计划(培育)1人、楚天学者7人。
二、本学科方向与特色
1、铁电压电纳米材料与传感器
本方向获得了尺寸分布均匀的PbTiO3铁电单晶纳米线,发现纳米线在室温下展现蓝绿发光现象,并提出氧空位发光机制,为可调光发射纳米器件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实现了钽铌酸钾纳米材料形貌和取向的可控生长,提出了钽铌酸钾纳米棒的“取向-附生”生长机制。发展了一种大面积制备Nb2O5纳米线网络的方法,发现Nb2O5纳米线室温下对氢气具有快速响应的特性,提出了室温下进入的氢可能以质子的形式存在于氧化物晶格而不被强的O-H键所束缚。主持国家基金(7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项)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在Inter. J. Hydr. En等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70余篇,SCI他用600余次,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
2、绿色能源器件
本方向发展了一种温和的电化学沉积法制备ZnO(核)/CdTe(壳)纳米电缆阵列太阳能电池电极,实现了CdTe量子点在ZnO纳米线表面密堆积沉积,被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王中林院士评价为“获得了二者之间完整无缺的界面”,极大地提高了纳米电缆阵列太阳能电池饱和光电流。ZnO/CdSe/CdTe双壳层纳米电缆阵列光电极被J. Mater. Chem审稿人评价为“巧妙地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阶梯式能带调校,获得了14.3 mA/cm2的高饱和光电流”。主持国家基金(7项)、省基金创新群体与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项)等,在 ACS Nano、J. Mater. Chem.、Appl. Phys. Lett.发表SCI论文90余篇, SCI引用600余次,授权专利6项,特邀报告20余次,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
3、磁电子学与高密信息存储器
本方向成功制备高质量、大尺寸CeOs4Sb12单晶体,利用中子弹性散射测定了4f电子的磁矩和磁结构,证实CeOs4Sb12的基态为反铁磁有序,首次澄清了在该问题上长达数年的学术争论。发现多晶钙钛矿锰氧化物中存在巨大电致电阻效应,磁、电双调作用和EPIR效应,特别是在NdSrMnO中发现室温具有显著、抗疲劳性良好的EPIR效应,为新一代ReRAM高密信息存储提供了新型材料体系。主持国家自然基金(6项)、科技部政府间合作协议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德国洪堡基金等,在J Phys Chem C、Appl Phys Lett、J Appl Phys、《中国科学》等发表SCI论文70余篇,SCI引用200余次。
4、信号处理与网络通信
本方向通过对二维条码图像采集中的边界退化模型与亚像素边界的精确还原技术研究,解决了条空比和黑白模块信息精确还原问题,研制的二维条码识读设备在总体识读性能上达到DataLogic、Denso和Symbol等国际知名品牌的技术水准。在物联网与智能计算领域,提出了基于网络编码的协作通信机制和数据分发机制,采用分布式中继节点选择算法等技术,改善了网络双向多信源多信宿传输的性能和鲁棒性,解决了传输时延和能量消耗的均衡问题。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重大专项、武汉市科技攻关等项目,在《电子学报》等发表SCI、EI收录论文6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
三、本学科科研平台、成果
本学科现有纳米材料与器件二级学科博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部委级重点实验室1个,部委级重点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研究中心1个; 2007-2011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项目21项,国务院各部门项目及国防重大项目7项,国际组织资助或国际合作项目3项,省级政府项36项,市级政府项7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46项;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